课件编号5502360

第七单元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微课视频+课件+测试题)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视频 查看:64次 大小:26645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七,改革,测试题,课件,视频,微课
    课件12张PPT。二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 1913年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为524公斤;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改 革 势 在 必 行!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为什么?赫鲁晓夫改革局限成效结果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工业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自主权 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 农业 重点 措施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收效甚微疗效1958~1964年期间,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 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一公斤面粉93卢布)。 --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局限成效结果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工业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自主权 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 农业 重点 措施尝试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有一定成效未从根本上突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局限成效 结果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工业 重点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②扩大国企自主权 ③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措施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勃列日涅夫改革军事实力与美国匹敌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后期陷入停滞1961-1985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比较 (%)局限成效 结果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工业 重点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②扩大国企自主权 ③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措施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依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经济陷入停滞,比例失调严重 结果(1)对经济体制实施根本性变革: ①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②指导性计划代替指令性计划 ③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私有化,实行租赁和承包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措施(3)后转向政治改革①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 ②重点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③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继续下降。戈尔巴乔夫改革居民要排长队购买食品④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堂小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农业工业经济体制收效甚微 陷入混乱严重失衡 陷入停滞背离方向 走向解体未突破原有 体制束缚背离了社会 主义方向(1)改革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4)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更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合作探究: 苏联经济改革给我国经济改革留下什么启示1.赫鲁晓夫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是因为( ) A.苏联的农业经济基础雄厚 B.苏联农业发展迟缓,粮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