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07478

第二单元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15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单元,13课,宋元,时期,科技
  • cover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导入新课:(展示燃放烟花图———多放几张)同学们都看到了,屏幕上的是美丽的烟花。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那么,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物品引入,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辽、宋、西夏、金时期进一步发展。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材料一: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材料三: 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看了上面的材料,你能否告诉大家雕版印刷技术都有哪些缺点与不足? 答:缺点:雕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真切的感受雕版印刷的不足,对活字印刷的期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沈括,北宋杰出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毕昇的创新在哪里,有什么优点? ———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省时,省力又经济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阅读,得出活字印刷的优点,学会分析材料,解决问题。) 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转轮排字法。“以人寻字则难, 以字就人则易” ,转轮排字架的发明,是排字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欣赏2008年奥运会活字印刷术表演,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 (设计意图:观看经典视频,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传播及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传播过程: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 二、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1.出现: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