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15916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评卷: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7204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9,第三,新和,经济体制,各国,单元
  • cover
单元测评(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革命后”采取的措施最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  D.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2.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恢复私人小企业 C.实行单一公有制 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3.在十月革命刚刚结束后不久,布尔什维克党曾经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严厉惩处。后来,随着某项政策或措施的推行,这种行为又变得正当起来。文中的“某项政策或措施”是指(  ) A.允许农民进行物品交换  B.推行工业化方针 C.实行余粮征集制     D.为减少耕地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 4.“1930年冬季成为农民的恐怖冬天,抄家、流放和处决成为寻常的事。”“恐怖冬天”的来临是因为苏联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5.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  )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作用 C.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 D.高度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6.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苏联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7.俄罗斯总统普京说:“显然,国家(苏联)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这时的国家是__▲__领导的。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材料中“__▲__”处应为(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8.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的手段。它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模式的地位  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9.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10.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比上年仅增长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