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25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元日 1(北师大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37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元日,北师大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元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能力目标: 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通诗歌。 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 1.孩子们,当这些词语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想到了什么? ———过春节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放爆竹、贴春联和福字、拜大年) 2.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宋代诗人王安石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叫做《元日》。(板书)读题。 3.解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什么意思?指哪一天?古人认为春节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再读课题。 4.想听听这首诗吗?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二、品词析句,体悟诗情。 1.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古人到底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自己读读这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人们放起了鞭炮,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们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诗中的哪个词就是指“鞭炮”呀?(爆竹) 你们知道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时刻最响?为什么? 那一时刻,新旧更替,这个“除”的意思就是--更换。 这里的“岁”是什么意思?年,哪些成语或诗句也曾用到岁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读了这句诗,你一定想起了自己在除夕夜放鞭炮的情景,能给大家说说吗? 从这鞭炮声中,你仿佛听出了什么? 是啊!这响亮的爆竹声充满了喜庆和希望,这响亮的爆竹声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春。谁来读? 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啊!怎么能不快乐呢?齐读。 ▲“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这阖家欢乐的日子里,人们除了用放鞭炮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还会喝口香醇美味的屠苏酒。知道什么是屠苏酒吗?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第一口酒!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评:人们的心中一定会涌起一阵阵暖流。 是啊,就像春天里的风一般给你带来温暖。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谁来吟一吟这句诗?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古代人在礼仪上一般讲究先长后幼,可是只有饮这屠苏酒时是先幼后长!不相信?有诗为证:“不觉老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这正是因为新春开元,年轻人又长了一岁,充满着朝气和活力。长辈们希望他们在新年里能有新的作为!回忆一下,大年初一,长辈们常会怎样祝福你? 2.小结:同学们,听着清脆的爆竹声,品着醉人的屠苏酒,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你们心中一定充满着喜悦之情。(出示两行诗)指名读。 评价:听着你的朗读,我们好像已经融入了那快乐、喜庆的氛围当中去了。 愿意和他一样快乐吗?咱们一起读吧!   ▲“千门万户瞳瞳日” 其实除了放鞭炮、喝屠苏酒之外,人们还会用其他方式欢度春节。除夕之夜,人们常常会一夜不睡觉,为的就是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你知道“曈曈”是什么意思吗?这个词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看偏旁,跟什么有关?形声字, “曈”(由暗渐明)———曈曈: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练,这里却舍得用两个字。为什么呢?重叠使用,就是为了强调太阳刚升起时明亮的样子。 想象一下,在经历了一夜的等待之后,人们看到东方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多么温暖,多么令人欣喜! 那一轮瞳瞳红日,在守岁的人们眼里其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