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大战进入相持阶段 1.三条战线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军队←→德军 主要战场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军←→德奥匈军队 巴尔干地区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西线 东线 南线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地位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大战进入相持阶段 2.“施里芬计划” ⑴内容: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打败法国,少量兵力在东线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败垮俄国。 ⑵实施 ⑶结果: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东西两线均形成对峙局面,转入阵地战。 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 ①西线:马恩河战役 ②东线:俄深入普、奥 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二、“凡尔登绞肉机” ——— 大战的转折点 ⑴德、奥匈结束东线战事的计划落空,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⑵交战双方均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 1.背景 ⑶德国准备通过凡尔登战役,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2.战况:1916年2月,德←→法 3.结果:德国计划失败,法国站稳了脚跟。 4.地位: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但双方伤亡总人数达70多万,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其他战事:英德海军发生最大规模交锋—日德兰海战。 三、“索姆河地狱” ——— 规模最大的战役 1.目的: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2.战况 3.结果 4.影响:1914~1916年战争进程。 ⑴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⑵德军防守顽强,英法伤亡惨重。 ⑶英军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⑴巨大消耗战,未能决出胜负。 ⑵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达到130多万。 一战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弹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反映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争不见分晓;陷入战争泥潭,元气大伤,力不从心。 1916年2月 1916年6月 1916年5月 法国 PK 德国 英法 PK 德国 英国 PK 德国 法军站稳脚跟,德国兵力、士气衰落 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未分胜负 英国仍掌握制海权 一战中规模最大战役 最大的一次海战 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1916年的三次大的战役 阶段 战线 名称 时间 参战国 结局 特点 影响 第 二 阶 段 西线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东线 日德兰海战 1915年东线战局 凡尔登战役 日德兰海战 小结:知识结构 马恩河会战 欧洲的三条战线 东普鲁士战役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地狱”———索姆河战役 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况:英法联军与德军 目的: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结果:未能决出胜负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巴黎 巴黎 巴黎 欧洲战线的西线 欧洲战线的东线 东线:俄军进攻德国东普鲁士等地,,并且俄军还深入奥地利境内,德国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1916年2月,德国先后投入46个师的兵力,出动了飞机和飞艇和毒气弹;法军调兵遣将顽强抵抗逐渐摆脱被动后,开始反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一场战争,两大集团, 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飞机坦克,机枪毒气, 残酷杀戮,何时休憩? 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