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42101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教案+学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80853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教案,学案
    课件26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让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感受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家庭。 那么如何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效管理,让少数民族地区和祖国大家庭一起繁荣昌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内容和实施情况,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归纳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 2.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依据我国国情建立的,明确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 3.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示意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成和实施情况; 4.利用图片和音像材料,了解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牢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确立、实施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意义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立的依据;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发展历程;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成和概况;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新课探究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立的依据: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 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 问题的基本政策。材料解读: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 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 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中国民族分布图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发展历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确定下来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被载入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尔 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成和概况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在县(旗)。 5.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评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