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50160

整理与复习 课件(35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3124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整理,复习,课件,35张,PPT
  • cover
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概念、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等式的性质、用数对确定位置,能利用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解形如ax=b(a不为零)和x+b=c、x-b=c的方程,能根据条件正确地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正确判断真分数于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使学生在说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进一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简易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什么是方程? ? 例如x+20=180、4x=200都是方程。 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形来表示: 方程 等式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 ⑴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 × √ ⑵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 判断: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 应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试一试 : 在○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30=24 解: x=24○□ x=□ 2.4+x=5.6 解: x=5.6○□ x=□ 解完方程后我们可以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你会检验吗? + 30 - 2.4 54 3.2 列方程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在题中找到相等的数量关系,再将未知数设为X。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来了。 例:小明有邮票240张,比小亮的少32张,小亮有邮票多少张? 分析:小亮的邮票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 32张 X 240 列方程得: X - 240 = 32 因数和倍数 公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最小公倍数?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分别写出8和10的倍数直到找到最小公倍数为止。 8的倍数:8、16、24、32、40、 10的倍数:10、20、30、40、 在学习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规律: (1)当大数是小数的倍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2)当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你能举出些这样的例子吗? 大数 两数乘积 应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试一试: 爸爸和他的同事张叔叔都参加了运动健身中心业余羽毛球锻炼,爸爸4天去一次,张叔叔6天去一次。5月1日他们同时在一起打球,几月几日他们会再次相遇? 其实就是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4,6]=12 12天之后,也就是5月13日。 公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最小公因数?有没有最大公因数? 分别写出8和10的因数。 8的因数:1、2、4、8、 10的因数:1、2、5、10、 8和10的公因数有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1,2 1 2 在学习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规律: (1)当大数是小数的倍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2)当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你能举出些这样的例子吗? 小数 1 应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我们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试一试: 爸爸要将10厘米和35厘米长的两根铁棒锯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厘米? 其实就是求10和35的最大公因数 (10,35)=5 10÷5=2(段)35÷5=7(段) 2+7=9(段) 把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个?(先在图中画一画,再说出答案) (20,12)=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把单位“1”平均分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