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55194

7土地的誓言 课件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642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土地,誓言,课件
  • cover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二单元7课 《土地的誓言》 新知导入 在我国有那么一片美丽的土地,那里出产著名的“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还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肥硕的小鹿,剽悍的马群……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东北! 时针指向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践踏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许多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事隔十年,“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写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 学习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感受课文独特的抒情方式,学习呼告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3.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作家作品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 “端木红粱”就成了他的笔名,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 “端木蕻良” 。 作家作品 “端木蕻良”,名字由来 “东北作家群”: 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 写作背景 逃难 流浪 挚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白桦林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镐头 嗥鸣 山涧 斑斓 碾 丰饶 污秽 zhì táng pēn làn huà háo jiàn lán niǎn ráo huì lán dàn gèn qì lǒng zhà měng gǎo 读准字音 挚痛:诚恳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远古。 污秽:肮脏的东西。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积累词语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田埂,用来分界并蓄水。 泛滥: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标直: 笔直。 族系 :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蚱蜢:昆虫,像蝗虫,常生活在一个地区,不向外地迁移。危害禾本科、豆科等植物,是害虫。 耻辱: 名誉上所受到的损害。 丰饶:富饶。 积累词语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朗读方法指导: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字字有情,句句含情。 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①感情要真实: 结合写作背景,感情真挚,用心体会作品主题。 把握好自己的感调; ②语速要有变化: 对于动情、有感染力的地方要稳、沉、快 或者慢、有力、有深度; ③朗读要注意节奏和停顿; 1、课文一、二段分别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分别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常常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