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然后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本节课(第一课时)的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定制之如下: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书写本课生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2.通过默读、想象、概括小标题等方式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 “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童年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教法: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法: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法,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等达到教学的目的.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示标: 每日一诵《童年》 师:童年是人这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那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我发现了什么? 生2:是怎么发现的? 生3:是谁发现的? ……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自由读文,试试你能解决几个。 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提醒:有的同学读的同时,还注意在书上批注了自己的想法,真好。)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扫清生字词障碍 师:汇报前,先考考你,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小黑板出现本课要求读写的17个词语,色笔标记难写字的笔画)请同学们自由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生:自由读词语。 进行检测(音、型、义等) 四、由疑促读,解决疑问,感知发现 师:接下来,咱们回到开始的问题———我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师:你在文中哪儿找到的,能读出来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师:那你想想,接下来作者可能会写什么呢? 生:会写我是怎么发现的。 师:也就是——— 生:发现的过程。(相机板书———发现的过程) 师:迅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现的过程”? 生:3到13自然段写了发现的过程。 师:剩下的段落呢?又写了什么? 预设:(学生遇到概括困难,教师提示)就好像大家做了一道数学题,得出答案后还得干什么? 生:还需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师:不错,理科的思维告诉我们,得到答案后还得验证。所以,再看看课文,你认为最后一个部分在写什么? 生:在写验证发现。(相机板书———验证发现) 师:于是,课文的线索就这样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