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6269

历史:3.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学案(1)(旧人教版高三)

日期:2025-10-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774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学案,人教,高三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本节学习重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2、江南农业开发的时间、范围、特点、影响和原因;3、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的特点和表现(翻车、开发边疆地区的时间、地区);4、丝织业、冶炼业、制瓷业(白瓷)、造纸业(影响和中心)发展的表现。 ●考点扫描———自建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西域 许下 封建土地国有制 稳定社会秩序 豪强地主 485 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 土地不得买卖 土地 占有权 使用权 自耕农艺师民族融合  江南 中原 士族 寺院 商品经济 劳动力  先进生产技术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劝课农桑 安抚流民 江东 长江流域 岭南 闽江流域 江南土地 农作物 三吴 洞庭 鄱阳湖 成都平原 平衡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中原农耕规模 畜牧业 恢复 发展 马钧 水碓 水磨 孝文帝 河西走廊 辽东地区 品种 产量 襄邑 洛阳 八辈之蚕 蜀锦 相州 百炼钢 灌钢 青瓷 白瓷 洛阳 长安 建业 扬州 商品经济 北魏  ●学法指导———剖析重点难点 1.江南农业的开发 (1)基本原因: 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而且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②南方战乱较少,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江南蛮、俚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有一定发展;南迁农民同江南人民一道辛勤劳动。 ④江南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都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⑤江南地区气候、日照条件好,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主要表现:这一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的地区明显扩大,闽粤地区也得到开发,其中以长江流域的荆、扬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最高;水利的兴修是江南开发的重要表现。由于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决定,这里的水利工程既有灌溉、蓄洪,也有防汛的;垦田面积增加;农业技术进步;农作物品种丰富。 (3)江南经济开发的意义: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但直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仍是经济重心,而江南经济始终未能得到较好的开发。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较为落后的江南经济开始发展,南北经济开始趋向平衡。正因为落后的江南经济开始赶上了中原地区,所以隋朝统一全国后,才有必要开凿大运河,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这一时期江南的开发,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直接条件。 2、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古代经济发展格局有何影响? 趋势:江南经济开发,经济发展迅速。 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开发,其地区扩大,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而且波及岭南及闽江流域; 江南农作物品种增多,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水利工程得到兴修,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成都平原成为重要产粮区。 手工业也有迅速发展,丝织、冶铁、制瓷、造纸等技术不断改进、创新,产品质量好,品种多。 影响:秦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黄河流域。六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准备了历史条件,也为后来全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南方经济的各自特点及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破坏和恢复。经历从东汉未来的破坏时期,到曹魏到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晋后期到十六国的破坏时期,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时期。 南方经济的特点是持续的开发,在三国的孙吴政权统治时期,南方地区得到初步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是 北方地区战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