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认识这座雕像吗? 知道它是谁的作品吗? 24* 全神贯注 R·四年级语文下册 人物简介 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有《艺术论》传世。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曾任报纸编辑。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象棋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等。 邀请 挚友 叽哩咕噜 仪态 痴痴地微笑 上锁 字词学习 读一读 邀请 挚友 叽哩咕噜 仪态 痴痴地微笑 上锁 yāo zhì ɡū yí chī suǒ 1.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 ) 2.亲密的朋友。 ( ) 3.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 ) 4.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 全神贯注 挚友 邀请 莫名其妙 填一填 整体感知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讲的是_____邀请_____到家里做客,自己却_____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_____。 全神贯注地 客人的事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课文解读 课文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以至于忘了朋友斯蒂芬·茨威格。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全神贯注?找出最能表现全神贯注的句段。 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精益求精、严肃认真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对工作痴迷、忘我 动作描写:说明他在仔细观察 神态描写:说明他想到了修改办法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对工作痴迷、忘我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对工作全神贯注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读了课文,你觉得罗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精益求精 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阅读课文,找出茨威格深有感触的话,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如: (1)神态:罗丹仔细端详雕像,寻找不满意之处的神态。 (2)动作:罗丹修改雕像时的举止行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的? (3)时间:“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 (4)工作状态:罗丹完成雕像的修改后,差点儿把朋友锁在工作室。 板书设计 起因:参观工作室 经过:修改女像 结果:忘记朋友 动作 语言 神态 课堂小结 为了修改已经创作得很成功的作品中的一点小毛病,罗丹竟然把自己邀请来的好朋友忘记了!罗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辛勤的汗水、执著的追求才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拓展延伸 罗丹的名言: 1.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2.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行,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随堂练习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邀请(yǎo yāo) 挚友(zhì zhí) 痴迷(chī cī) 仪态端庄(yī yí) . . . . √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