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69290

9《姥姥的剪纸》(课件+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63152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姥姥的剪纸,课件,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课题 姥姥的剪纸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屯、舍、刁、挑、剔”等14个生字。会写“姥、托、屯、舍”等1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尤其是课文对剪纸过程的描写。 能力目标 理解生字词,体会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重点 1.识字、写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学法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呢? 在窗户上贴些什么呢? 你们觉得剪纸漂亮吗? 那你们会模仿着剪出来吗? 有一位老奶奶剪的剪纸非常漂亮,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呀?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剪纸的故事。 挂灯笼、贴对联等。 剪纸。 漂亮。 不会。 想。 读课题“姥姥的剪纸”。 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期待。 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一些叙述姥姥剪纸心灵手巧和“我”对剪纸的感情的描写。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课文大意:这篇课文主要描写姥姥剪纸的技艺和里边所包含的感情。(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总结整理:《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剪纸不仅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3.出示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4.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 普普通通:平常的,一般的。 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慈祥:可亲、和善,侧重指老年人的态度、神色温和安详。 广结善缘:多做善事以得到众人的赞赏。 刁难:故意把事情弄复杂,有意出难题使人为难。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掌握技巧,找到窍门。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演示第11张幻灯片)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姥姥剪纸技艺深入人心。 第二部分(第3-12段):写“我”和姥姥之间的剪纸故事。 第三部分(第13段):写“我”的剪纸情。 (二)学习第一部分。(演示第12-16张幻灯片) 1.相关链接: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2.读第一、二自然段。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