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79490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公开课57张)

日期:2025-05-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05598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
  • cover
课件57张PPT。导入新课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屋楼。 ———王之涣 《登鹳雀楼 》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情景1:小明从我校考取了清华大学,明天要求报到,请为他规划一条路线。 情景2:你暑假到广州亲戚家,他们上班,你独自一人想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及附近游玩,怎么办?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 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 4、数字地球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自学思考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类型? 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哪些方面?地理信息技术概况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地理信息技术科学体系的核心技术包括3S。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大众化应用也成为趋势……自学思考二:什么是遥感? 遥感的主要环节有? 遥感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遥感技术有什么作用?广泛应用于哪些领域? 一.遥感(RS)1.概念:(遥远感知) 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大体上可分为:2、 遥感的分类地面遥感:高塔、车、船为遥感平台 航空遥感:飞机、气球、飞艇等 航天遥感:卫星、飞船、空间站等遥感平台3.主要环节: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专业图件 统计数字(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4.遥感技术的原理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人们可以根据电磁波的差异来辨析物体的不同。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不同,这是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5.遥感的优越性 思考1: 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多少差(慢)好(快)多少高低小,有些地方不能人工调查广,能获得人眼看不到的信息差,不能全天候观测好,能全天侯观测遥感的特点: (1)感知的视野宽,范围大; (2)获得资料快、周期短的特点; (3)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 (4)遥感的运用比传统的方法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思考答案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全面。 人眼“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人眼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很高的光谱分辨率,但在可见光之外则是“睁眼瞎子”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传感器的功能比人眼有了很大提高,例如感应的波谱范围更宽,从紫外线到可见光、红外线,并延伸到微波,提高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在夜晚或恶劣天气情况下也能使用;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等。微波遥感,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又能夜以继日的全天侯工作。可见遥感不仅仅是人的视力的延伸,遥感比人眼的监测距离更远,范围更大,性能更强。思考2: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