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8080

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单元复习(五、六、七单元)(岳麓版九年级上)

日期:2025-10-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565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单元,历史,上册,世界历史,复习
  • cover
课件24张PPT。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单元复习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六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七单元 科学和思想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应用到生产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的生产体系 已不能满足需要。主要成就:1、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 2、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 和新产品的创制; 3、电报、电话等通讯手段的发明。特点:规模更加广泛,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 行;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开始同工业生产迅速紧密结合; 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增强。实质:电力取代蒸汽动力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美国、德国珍妮机(哈格里夫斯)、蒸汽机(瓦特)、火车机车(史蒂芬孙)、汽船(富尔顿)电磁感应规律(法拉第)、发电机(西门子)、电灯(爱迪生)内燃机、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回顾两次工业革命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危害及深远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源:实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1914~1918)三国同盟英、法、俄萨拉热窝 事件 德、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协约1914.6.28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1916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凡尔登 战役凡尔登 绞肉机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达尔文(英)爱因斯坦(德)近代科学家与成就牛顿力学三定律达尔文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基础原子时代伏尔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 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 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也促进了传播这些国家 (中国、日本)的 思想解放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B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C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启蒙思想家)托尔 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贝多芬《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向日葵》《英雄交响曲》但丁《蒙娜丽莎》和 《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神曲》《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巩固练习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各大国都想争夺世界霸权 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D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 2、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参战 B、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C、 同盟国损失惨重 D、交战各国爆发革命4、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 产生的重要因素是: A、远洋轮船的出现 B、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C、汽车的发明发展 D、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 5、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取得重大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 B、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6、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