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提纲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 ①魏灭蜀; ②265年,西晋代魏; 开国皇帝:司马炎 都城:洛阳 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①原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 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 3、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表现: 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逐渐融合。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子,孝治国,倡养老。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