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0730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3.4 牛顿第一定律 说课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852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牛顿,第一
  • cover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对这一节的具体要求是:探究为什么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了解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力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领悟科学精神。 根据这一课标要求,以及对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②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获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的感性认识 ②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观察与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推理的科学意识。 ②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往往需要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科学精神。 教学的重难点: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七年级学生,在理解抽象的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时难度非常大,而能否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惯性、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因此,我确定的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 (1)教学重点: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2)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但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抽象的概念上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这时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动脑,参与欲、表现欲非常强烈,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应将书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需要将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还较欠缺,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种教学媒体,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 学生探究用:每四人一组,每组给1个斜面,1条毛巾,1张纸板,1块玻璃,1辆小车。 教师演示用:钩码、1辆小车、1个斜面、1条毛巾、一块带定滑轮的长木板 2、多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作用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这一基本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①直观演示法: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 ②活动探究法: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是:摩擦力大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重视控制变量方法的教学,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科学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征及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思维特点,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①实验观察法: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 ②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探究摩擦力大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探究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