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3513

历史: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2)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3514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必修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要求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他把断发易服提到强国的角度,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改良社会风俗上,维新派大胆的冲破清朝禁忌,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学习“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以来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变化。 ●了解近代以来报刊业和电影的发展服概况及影响。 ●掌握近代以来社交礼仪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 ●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相联系,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用访问长辈,调查本地历史的方法,今昔对比,了解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并找出导致变迁的因素,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步入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物质生活、大众传媒等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却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而人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通过今昔对比,感受今天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上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主学习精要 一、社会生活 1、服装: 鸦片战争前后“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效仿之风兴起。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迫于时势,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改革。 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随着法令的推行,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 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在广州正式成立“不缠足会”,并不断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3、饮食与建筑: “民以食为天”,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的饮食文化。近代西风东渐,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冲击,但受自然误差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变化速度相对缓慢。 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一些西菜馆。它们以异国风味、环境幽雅、服务周到和营养卫生竞相招徕顾客,但烹饪之法不中不西、不土不洋,被称为“中西大菜”。 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逐渐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镇,由沿海进入内地。 酒、茶、烟等日常食品在近代也发生了嬗变。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使用工艺新技术、大规模制造葡萄酒和白兰地酒之先河,华资经营的咖啡馆、西式茶室、音乐茶座和公园露天茶室,成为上流社会和青年男女乐于光顾的公共场所。 (2)建筑: 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近代居民最普遍、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住宅;在四合院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居住大院多分布在北方城市。上海、汉口、南京、福州等南方城市以及天津等地则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同时期,在大城市还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种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 思维激活 说一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