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独特的风采 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 桂美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了解一些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和着衣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素材制作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拼贴画,简单地体验服装设计,传承民族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民族文化的态度和欣赏接纳多元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体验———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民俗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于情感之上。以抢答游戏和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找到情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教师自身对民族服饰知识积累的不多,对民间民俗关注不够。学生对民族服饰的审美观认可不够,对保护民俗遗产的关注太弱,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做引导,有必要和学生一起学习,提高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欣赏分析。 相应对策:学生借助图片、文字和多媒体信息,通过欣赏、分析、讨论、观察、老师总结,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造型特点和色彩特点。 (二)教学难点:民族服饰的设计制作。 相应对策:通过欣赏评析同学作品,让学生领会服饰设计的方法,借鉴优点发现不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正确的设计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了解一些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和着衣习惯。 学时重点 1、民族服饰欣赏。 2、服装差异分析。 学时难点 学会设计民族服装饰物,培养学生尊重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多元化的审美心理。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本节课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兴趣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服装实物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展现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学生通过欣赏、评析,体验少数民族服饰的魅力,能基本分辨几个南北地区民族服装的特点,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追溯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感知少数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本课设置了三个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生的学科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具体教学中的人文环境和现场环境,灵活选择实施的类型和方式。 活动一,主要通过图片欣赏进行南北服装分类,让学生了解南北地区的几个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着装习惯和服装装饰特点,通过师生评析总结出各民族服装的异同,重点突出影响服装发展的三大因素,了解民族服饰文化。 活动二,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分布,通过瑶族服装的展示,探讨民族服饰内在寓意,探求其根源,培养学生尊重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多元文化的态度。 活动三,通过同学作品的借鉴欣赏,初步掌握民族服装的特点与设计方法,更进一步理解各民族在改造环境、美化生活中的聪明才智。 活动2【导入】教法运用 1.情境导入法。让学生观赏苗族盛装舞蹈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自己得出结论,记忆才会深刻。教师利用服装实物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展现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学生通过欣赏、评析,体验少数民族服饰的魅力,能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