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662133

2019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经典阅读与拓展训练—河中石兽(24) 课件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8279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9,中石,拓展训练,语文,阅读,经典
  • cover
课件33张PPT。《河中石兽》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 《河中石兽》即是其中的一篇。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山 门 圮 于 河/ 二 石 兽 并 沉 焉/阅 十 余 岁/僧 募 金 重 修/求 二 石 兽 于 水 中/竟 不 可 得/以 为 顺 流 下 矣/ 棹 数 小 舟/曳 铁 钯/寻 十 余 里 无 迹 一 讲 学 家 设 帐 寺 中/闻 之 笑 曰/ 尔 辈 不 能 究 物 理/是 非 木 杮/岂 能 为 暴 涨 携 之 去/乃 石 性 坚 重/沙 性 松 浮/湮 于 沙 上/渐 沉 渐 深 耳/沿 河 求 之/不 亦 颠 乎/众 服 为 确 论 一 老 河 兵 闻 之/又 笑 曰/凡 河 中 失 石/ 当 求 之 于 上 流/盖 石 性 坚 重/沙 性 松 浮/水 不 能 冲 石/其 反 激 之 力/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渐 激 渐 深/ 至 石 之 半/石 必 倒 掷 坎 穴 中/如 是 再 啮/ 石 又 再 转/转 转 不 已/遂 反 溯 流 逆 上 矣/求 之 下 流/固 颠/求 之 地 中/不 更 颠 乎/如 其 言/ 果 得 于 数 里 外/然 则 天 下 之 事/但 知 其 一/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可 据 理 臆 断 欤 【字词解释】 河干:河岸。 圮(pǐ):倒塌。 并:一起 。 阅:经过,经历。 竟:终了,最后。 以为:认为。 棹:划(船)。 曳:拖。 【评析】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寻找没有结果。【字词解释】 尔辈:你们这些人。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暴涨:凶猛的河水。 湮:埋没。 颠:颠倒,错乱。 服:信服。 【评析】讲学家认为石兽埋在沙里只会越埋越深。 【字词解释】 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吗”。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但:只。 盖:原来(是),句首发语词。 啮咬:侵蚀、冲刷。 坎穴:坑洞。 已:停止。 遂:于是。 溯流:逆流。 如:依照。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理:道理。 臆断:主观地判断。 【评析】老河兵认为石兽应该在上游,在上游果然找到了石兽。于是引发不能只依据某个道理就作出判断的思考。主旨 感情结构 梳理许多事件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首先交代找二石兽的事由,写出“僧”(和尚)顺流而下找石兽失败。写“讲学家”笑和尚不懂物理,他在分析石性与沙性之后,认为石兽沉在河底深沙之中。再写“老河兵”凭借多年的经验,认为是由于水冲石的反作用力,冲倒石兽;石兽在水下泥沙“坎穴”逆向转动,因而应向上游找。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最后作者启示读者———对于“天下之事”,不能“只知其—,不知其二”,即不能只根据某一理由就主观臆断。内容 精析1. 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作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 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初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