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67545

【历史】大象版必修1同步教学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184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政治制度,1课,中国,古代,单元,第一
  • cover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对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②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③禹死后,其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 ④从此以后,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从“大禹治水”到“大禹戴冠冕”,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禹死后,其子启即位,传位方式并不是兄终弟及,③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答案】 C 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必须对周王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周幽王正是利用这一点“烽火戏诸侯”。 【答案】 B 3.下图内容反映的是(  ) A.禹创立王位世袭制 B.周武王伐纣灭商 C.周公辅佐周成王 D.周公东征平叛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判断此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即可找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4.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山东简称鲁,源于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鲁国。河南、河北、吉林分别简称豫、冀、吉,都与分封制无关。 【答案】 C 5.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和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的能力。“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实质也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削弱功臣、排斥异姓诸侯显然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符,因为当时受封的诸侯不仅有同姓的王族,还有异姓的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答案】 D 6.我国古代文献中经常会出现“百世不迁之宗”,它指的是(  ) A.大宗的长子 B.大宗的庶子 C.小宗的长子 D.小宗的次子 【解析】 依据大宗、小宗的概念和宗法制的内容,可以判断我国古代文献中经常会出现“百世不迁之宗”,它指的是大宗的长子。 【答案】 A 7.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解析】 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对凝聚亲族起到了积极作用。珍惜亲情实际上体现了对血脉相连的珍惜。 【答案】 B 8.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解析】 从“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信息中可以判断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的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反映了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 B 9.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解析】 太庙、祠堂是宗法制的遗存,A、C、D是其特点的表述,而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主要是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