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67546

【历史】大象版必修1同步教学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1832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中央集权,建立,秦始皇,2课,政治制度
  • cover
第一单元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秦国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是在(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常识,秦灭六国是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的后期。 【答案】 B 2. 右图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秦始皇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A 3.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解析】 《汉书》是东汉班固的著作,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A项不符合题意。民间的传说带有很多假想虚幻的成分,不能作为详实的史料,B项不符合题意。史学家的论文引用的都是前人的资料,同时带有自己的认识在内,也不是第一手资料,C项也不符合题意。秦简是秦朝当时的官方文献,是第一手资料,最可信。 【答案】 D 4.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直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  ) A.“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B.“以至万世而为君” 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解析】 本题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皇权至上,事无大小皆决于皇帝。 【答案】 D 5.右图中 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解析】 首先注意题干体现的砖文时间:秦代;其次,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秦朝完成国家大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皇帝专制独裁统治。 【答案】 C 6.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其根本目的是(  ) A.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防止大臣专权 D.巩固和加强皇权 【解析】 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大权旁落,以强化皇权。而防止大臣专权是直接目的。 【答案】 D 7.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解析】 A项中的“皇位世代相传”与分封制是统一的,故错;B项不全面,郡县制只是中央集权的一部分;D项不是主要特点。 【答案】 C 8.读下图,图中的物品在秦朝主要用于(  ) A.任免地方官员 B.监察郡守县令 C.调动全国军队 D.祭祀皇帝祖先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太尉这一官职的职责的识记能力。虎符的左右之分则是其作用的体现。 【答案】 C 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秦王嬴政称皇帝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解析】 区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概念。中央集权在民主社会照样实行。 【答案】 D 10.“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分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