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04550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51530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22张
  • cover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红旗落地”铸就了一个大国的苦难,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谜团。 历史在这里沉思:大国何以崩溃?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一、崛起之路 十月革命胜利 1922苏联诞生 自由的共和国组成牢不可破的联盟,伟大的俄罗斯永久地团结起来。 以人民的意愿在斗争中建立,是我们统一而强有力的苏联! ———苏联国歌 一、崛起之路 1921—1925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对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1927—1945年斯大林领导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打败法西斯集团,苏联空前强大。但也掩盖了很多弊端和潜在的问题。 胜利掩盖问题,错失改革良机!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 旷世奇功二战中,社会主义向前冲。 二、壮大之路 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 二、壮大之路 斯大林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二、壮大之路 1949年,中国与苏联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壮大之路 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以及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1:虽然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 1950年增加了12倍,但是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 材料2: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战略决策是,把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要求放在第二位,只给予低标准的满足,以便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资源把国家高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美苏冷战争霸权,中苏联盟经互会。苏联老大撑局面,难掩弊端发展难。 三、改革之路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跨了。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三、改革之路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发表了"秘密报告",对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震动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任期内,赫鲁晓夫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 赫鲁晓夫 措施: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斯大林逝世 三、改革之路 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垦荒区共收获谷物5850万吨,占当年全苏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这项规定导致灾难性后果。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 种植玉米运动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三、改革之路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三、改革之路 1985年,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198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相当于美国的79%,但其机械产品有62%是重武器,消费品只占6%。 经济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戈尔巴乔夫 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 三夫改革路走偏,老问题积重难返。新思维制造混乱,不破联盟已松散。 四、崩溃之路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