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06490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5-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4858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环境
  • cover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聚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还是会聚光线 B.发散光线经凸透镜后不一定成为会聚光线 C.会聚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 D.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 2.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虹膜、鼓膜 B.晶状体、半规管 C.视网膜、耳蜗 D.瞳孔、听小骨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其响度太小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4.将手表放在枕头下,人耳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走时的“嘀嗒”声,这一现象说明(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 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 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 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 Hz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 6.许多照相机的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大了,为了使被摄者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7.如图1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 图1 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8.下列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图2 9.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凿壁借光 C.水中“折枝”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10.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图3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1.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 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12.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呈黑色,这是因为(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13.2017·绍兴 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5所示。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 图5 A.轿车上 中兴 B.轿车上 兴中 C.公交车上 中兴 D.公交车上 兴中 1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6所示(像未画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工作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图6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从较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未移至焦点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距先变大后变小 B.物与像的距离越来越小 C.像越来越大 D.先是放大的像,后是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6.图7是人体神经系统及其所调节的部分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