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72939

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备课资料+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350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四章,唐朝,资料,备课,政局,后期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唐朝后期的政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掌握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其严重后果。 3.掌握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及不良影响。 4.掌握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特点和意义。 德育目标 1.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导致唐朝由盛而衰。从而认识:政治清明则昌盛,政治腐败则衰弱。 2.分析藩镇割据的影响,认识:割据分裂、混战将削弱政府的统治,也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3.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这些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导致一度称雄世界的唐王朝走向灭亡。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要繁荣昌盛,必须上下团结一心。 4.唐末农民战争,瓦解了唐王朝的统治,也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在这次农民战争中所体现的“平均”思想和流动作战的特点,在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农民战争水平的不断发展。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状况,分析、评价唐玄宗这个历史人物,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分析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出现的原因和性质,指出它们都是唐朝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学生把唐末农民战争与以往学过的农民战争相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古代农民战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安史之乱的社会影响。 2.藩镇割据的危害。 ●教学难点 1.安史之乱的原因,为什么军事举措失当是造成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 2.对唐玄宗的评价。 3.弄清楚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农民起义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地图:《唐朝疆域图》。 3.课前准备好的投影图片:《唐朝历史发展简图》《唐玄宗前、后期统治行为对比表》《“安史之乱”经过示意图》。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安史之乱”形成的原因、影响,藩镇割据的危害,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何正确评价唐玄宗等问题展开讨论。 3.联系比较法:对比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的不同的统治政策、比较唐末藩镇割据和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异同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节主要叙述唐由盛而衰和唐衰弱以后的统治情况,内容虽比较散,但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 1.在教学中以讲解法为主,并注意多开展双边活动,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归纳、对比唐玄宗前期和后期不同的统治政策,还可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事件的原因或经过、表现等制作图表,帮助学生记忆。 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之一:叙述式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开国和盛世。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后,很快地唐政府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李世民经过玄武门兵变继承帝位,之后,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他的统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唐太宗之后,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武则天,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在她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唐朝国势不断上升。到唐玄宗统治前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大力发展生产;限制佛教;实行募兵制;大兴文治。我国封建社会进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