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47472

2019年浙江学考政治政治新创设计学案:必修③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课件+1学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9706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政治,2019年,中华文化,1课件,精神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知考纲·明考情]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b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 b ——— [备考指南] 本单元集中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判断题、选择题、主观题均有考查。 备考复习中,要对教材有关民族精神的名言词句有了解,并能结合红船精神等材料,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 (1)表现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文学艺术: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b.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c.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特别提醒]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特别提醒]  ①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1.(2017·浙江11月学考)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 解析:F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2017·浙江4月学考)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 解析:F 文化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只是涉及兼收并蓄,文化包容性还包括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方面的要求。 3.(2015·浙江10月学考)“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 解析:F 自然条件会影响区域文化,但不能决定区域文化。 4.(2018·浙江6月学考)“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描绘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开放       B.博大精深 C.异彩纷呈 D.源远流长 解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