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99737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5月份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5631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福建省,州市,2019届,高三,5月份,第二次
  • cover
保密★启用前 泉州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被看作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社会形态。“生态”原是指排除人为因素的环境,20世纪下半叶,生态的内涵从以生物为主体的自然生态范畴拓展到连同人类在内的自然-社会生态范畴。“文明”是一种社会实践,代表社会的先进程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人本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对于自然生态内在价值的认同出发,实现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涵盖人类在内的“生态中心主义”转变。生态文明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指向。 在环境运动和环境改革中,西方诞生了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面对西方工业化进程中不断爆发的生态问题,从对制度批判角度来说,生态现代化理论有着不彻底性。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其改需要对西方现代化的理念、模式进行反思与超越,走出一条推动社会发展向生态化转向,符合生活文明要求的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道路。 制度是将社会系统的发展推向有序的一个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完备的体系架构与独特的政治优势,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恰好提供了通过制度建设完成社会现代化的可能。对于生态制度变革,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主张,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制度制订当中的主导作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当中,政府需要将环境要素置于政策制定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中心,将环境与经济产业政策相结合。市场及经济行为主体都被看作是生态重建的重要承载。企业是经济的行为主体,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激发经济主体在生态市场上的活力,针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因利润驱动而忽视环境利益的做法,切实转变企业以往对自身环境职责的认知,牢固树立保护发展自然就是保护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属于政府主导型推进,包括邻里、社区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度不高。第三方力量具有连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是连接生产和消费部门的重要纽带,这种连接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生态转型,灵敏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生态现代化的程度。因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模式应更多挖掘第三方社会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就是技术发展的过程,技术创新也就成为文明更替,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重要推动力。近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是传统技术极致发挥的过程,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借助传统技术将经济活动逼近环境承载极限,实际上,技术应用所引发的生态问题正是技术发展不完善的表现,绿色技术创新重在推动传统技术向绿色技术的转化,它是绿色理念对技术的融入,在技术设计之初将保护环境的理念作为技术发明、应用的价值预设,确保经济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持续发展。(摘编自薄海、赵建军《生态现代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形态,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改善。 B. 生态文明中“生态”所指对象范围的变化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关。 C.较之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更重视人本身的发展需求以及自然生态的内在价值。 D.从工业化转向生态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