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音乐《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欣赏一:《魔王》,原为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一首叙事诗,描写的内容是:父亲怀抱着生病的孩子,策马奔驰在黑暗的森林中,魔王用尽各种办法引诱和威逼孩子,父亲竭尽全力安慰、保护孩子,但孩子依然惊恐而死。 这首歌是舒伯特18岁时创作的。歌曲采用通谱歌的创作手法,一气呵成,具有十分宏大的气势。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及魔王四个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以马蹄急奔的节奏,贯穿全曲。 欣赏二:《鳟鱼》,是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由于政治原因,当时作者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写了许多抒情诗。 舒伯特写这首歌,是在1817年夏天,他也对当时社会环境不满,因此很快就写成了这首歌,后来由这首歌作素材,谱写了《鳟鱼五重奏》。 欣赏三:《菩提树》,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歌曲描写了一个流浪者的形象,充满忧郁、凄凉的气氛。引子用了一连串的三连音,描写寒风吹动树叶。然后是甜蜜的回忆和痛苦的现实。最后希望回到故乡找平安。 相关知识: 艺术歌曲: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的钢琴伴奏。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 声乐套曲,由若干首内容有某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同一诗人所作,但每首各自独立。 教学目的 一、 聆听《魔王》、《鳟鱼》及《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 教学设想: 本节课“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中的内容,通过三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意在让学生了解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体会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本节课我将用一首大家熟悉的乐曲引出舒伯特,并对舒伯特从社会背景,童年,自由艺术家,歌曲之王,等方面,作一介绍,便于学生了解他的生平,接着介绍三首乐曲,从词———曲———结构———寓意,采用分析———讲解———欣赏———讨论的方法对其作品进一步理解。最后让学生总结什么是艺术歌曲。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追寻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容。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聆听、感受、理解中认识和总结,另一方面,拓宽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视野。 教学理念: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大音乐视野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知识。 教学重点:《魔王》的欣赏。包括其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 教学难点;归纳《鳟鱼》各段的内容、体现的人物情感,并哼唱歌曲。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归纳法。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一首同学们熟悉的乐曲,《小夜曲》营造气氛。(课件1) 一、本课知识点介绍 1、导言,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课前让同学们分组搜集关于艺术歌曲、声乐套曲、以及舒伯特的生平,不知大家准备了没有?同学们是怎么搜集的?(课件2) 2、请各组代表展示搜集的内容 A、艺术歌曲概念及特点(教师做出评价并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多采用名家诗作,伴奏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用钢琴伴奏,对演唱技巧要求较高)(课件3) 问题:我国有没有艺术歌曲?大家知道那些?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中国的艺术歌曲(在我国赵元任、黄自等写过不少艺术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思乡》等) (此环节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B、声乐套曲(教师做出评价并总结声乐套曲是内容有某些关联,由同一诗人作词的声乐曲组成,题材内容是同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