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山记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扑朔(shuò) 绮丽(qǐ) 菡萏(hàn)(dàn) 狭仄(xiá)(zè) 脚踵(zhǒnɡ) 氤氲(yīn)(yūn) 凝眸(móu) 绚丽(xuàn) 叱咤(chì) 喑呜(yīn) 诡奇(ɡuǐ) 褶皱(zhě)(zhòu) 帆桅(wéi) 甫定(fǔ) 倏来倏去(sh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翘 拾 2.语境辨析法 (1)大都(dū)市人口都(dōu)很多。 (2)度(dù)老师宽宏大度(dù),一向度(duó)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人。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煞费心机:_____ (2)鼎足而立:_____ (3)扑朔迷离:_____ (4)万仞之巅:_____ (5)一碧万里:_____ (6)虚无缥缈:_____ (7)翩然起舞:_____ 【答案】 (1)形容费尽心思。 (2)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3)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形容很高的山峰。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一仞。 (5)形容整个天空是碧蓝色的。 (6)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7)形容轻快地旋转舞动的样子。 2.理解辨析 (1)部署·布置 部署: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安排配置。布置:对一些活动做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 (2)简洁·简捷 简洁: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简捷: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 ) (2)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 ) (3)在这次联赛中,广东队和北京队势力相当,经过几番较量,最终鼎足而立,打成平局。 ( ) (4)站在万仞之巅俯瞰大海,那一碧万里的景象真让人心旷神怡。 ( ) 【答案】 (1)√ (2)√ (3)× 不合句意。(4)× 用错对象。 [常识·速览] 识作者 “诗人气质”的报告文学家 徐迟(1914—1996),原名商寿,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浙江省吴兴人。1931年至1933年,曾先后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全面爆发后,徐迟辗转于上海、香港、重庆。这期间,他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抗战胜利后,他由重庆抵达上海,曾一度回故乡教书。1957年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入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1963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代表作是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爱憎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练。 识背景 黄山,“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在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歙(Shè)县、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它方圆154平方千米,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号称“天下第一奇山”,它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凉”,明代徐弘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1990年12月黄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徐迟游览黄山后,被黄山伟、奇、幻、险的景色所折服,挥笔写下了此文。 识常识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它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作者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载体,用独特的手法勾勒了黄山雄放瑰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