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33567

数学一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4-3-1(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495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数学,一年级,青岛,五四,4-3-1,一个
  • cover
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33~34页。 [教学目标] 1. 理解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量关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计算方法,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学校开展了绿色回收活动,看(课件出示回收车、老师和同学),一年级的同学捡了一些塑料瓶和易拉罐,他们数了数,老师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课件触发老师图片出示统计表),仔细观察,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在信息图右侧出示信息)。 提问: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问题吗?(课件闪烁图中小朋友图片后出示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真棒!谁能像他这样再提一个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预设2:一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预设3: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预设4: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绿色回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以情境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直接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你说我讲 (一)操作,建立解决“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问题的直观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是谁和谁比呀?实际上是15和10比,也就是15比10多多少。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再次闪烁信息,再触发第二条信息出示问题) 学生依次回答。 提问: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拿不准。 师:如果有困难,咱们可以请小方块和小棒来帮着我们比一比,好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师: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有了结果,把研究的结果和过程与同位交流一下,好吗?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交流情况。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和过程? 学生借助小方块展示研究过程: 学生可能不是一一对应着摆。 教师引导:你认为这种摆法怎么样?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多出的是5个?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排列(见图1)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方法(课件显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摆?(课件随机在对应的绿色小方块和红色小方块之间画虚线) 教师提升:对,这样一一对应着摆,可以清楚地看出二班和一班同样多的是10个,多出来的是5个(课件随机画竖虚线)。 (课件随机触发闪烁10个小绿方块并用虚线框起来,同时在上面出示:同样多的10个;触发闪烁多出的5个小绿方块,同时在上面出示:多出的5个。) 师:回想刚才用小方块比的过程,想一想,要解决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10。 组织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要求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