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850592

人音版高一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7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5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高一,音乐,必修,音乐鉴赏,19节
  • cover
第十单元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讲《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教 学 设 计 【课标解读】   对于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交响诗《芬兰颂》的作者和内容,教材中都有所介绍,因此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体现在题材内容方面和音乐风格方面。前者通过欣赏、学习来获得,后者让学生自行归纳,教师提供问题检测。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设计了分段主题欣赏、唱主题及分析调式、节奏、旋律、乐器音色等教学活动,感受民族的音乐语言。最后让学生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也有交响诗,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对祖国山河的礼赞》的教学中,我意图从我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对民族乐派及交响诗的特点形成深刻印象,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带着问题去欣赏,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掌握了知识。 3..对于一些音乐要素中的乐理知识,音乐要素的分析学生可能不是很理解,应该通过简单的浅显的例子讲解,由点及面。 【教材分析】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是人音版第十单元第十九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所选的作品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交响诗《芬兰颂》,这两首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人物斯美塔那、西贝柳斯的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同初中欣赏过的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一样,经常作为独奏曲目,是一首描绘捷克大地风光之美的交响诗。乐曲开始是广阔、庄严的引子,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捷克的大地之美,哪里到处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和鲜花的芳香;河流的潺湲、森林的私语、鸟雀的啁啾、猎人号角的回声等仿佛在耳际萦回,这种种情景,俨然如一幅美丽动人的音画。《芬兰颂》用变奏曲式写成,《芬兰颂》就是表现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最好例证。 【教学目标】 1、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通过鉴赏,了解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和他们的作品。 2、通过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主题音乐分段欣赏及学唱旋律,能够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等方面说出每段主题音乐的特点。 3、在反复聆听作品中,感受作者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尝试着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揭示出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特点。 4、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总结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刚从初中过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很强的自我探索意识,对音乐有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本课题材,通过多次聆听、分析、讨论、研究,使学生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我校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学唱主题音乐、聆听主题音乐、讨论研究总结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重、难点】 重点: 1、本节课选用《芬兰颂》为重点学习内容,作者西贝柳斯及《芬兰颂》则是新知,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性、艺术价值体现突出。斯美塔那的《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在初中聆听《伏尔塔瓦河》时学习过,这里作为“略听”处理。 2、学生学唱重点欣赏的乐曲《芬兰颂》的主题音乐。 3、从调式、结构,旋律、节奏方面分析《芬兰颂》的音乐特点。 难点: 1、学生学唱主题旋律音准把握的技能及熟练程度 把握两首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