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55466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4份打包)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109329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单元学习总结 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采取保护富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  (1)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证明依靠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可以形成新的生产力 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 (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2)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3)作用: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1.含义: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系和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即是改革这些体系和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2.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内容: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推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 7.实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典例分析 (2018·全国卷Ⅰ,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