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883509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446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湖南省,答案,试题,期中,学期,语文
  • cover
桃花源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时量:120分钟 总分: 姓名: 班级: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作者认为一定要遵循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 B.平庸的书籍,尽量少读或不读,因为它会损耗你选择读经典的时间和精力。 C.作者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可打通文理。 D.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避免人云亦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遇见”这一比喻形象地阐释读书的实质,并较为深入地进行分析。 B.文章以“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为立论前提,引出选择主动权问题。 C.文章以梁启超反复研读还原历史真相一事,证明读书是一种主观能动行为。 D.关于读书,文章先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接着阐述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开书本,你就能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就能吸取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B.如果我们认真读一本经典著作,可以抵得上读几十本乃至上百本平庸的书籍。 C.读书和交友道理一样,交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面越广越好。 D.一个人如果读书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那就是他对自己的治学态度不负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父亲的一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