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43744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渔舟唱晚》人教新课标(2014秋)

日期:2024-05-0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1625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
  • cover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欣赏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乐曲《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乐曲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渔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1984年CCTV《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开始采用电子琴演奏的同名曲《渔舟唱晚》三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三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2.作者介绍: 娄树华(1907—1952) 筝演奏家。河北玉田人。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19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娄树华多年从事筝的教学工作,曾改变筝曲的传统工尺谱记谱方法,以便于按谱演奏。编有古筝练习曲21首及《筝曲选集》。 二、教学目标 1.在《渔舟唱晚》欣赏活动中认知古筝的形制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动人画面。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能够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描绘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在《渔舟唱晚》欣赏活动中认知古筝的形制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动人画面。 (二)教学难点 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能够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描绘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认知古筝的结构,初步了解作品特点 1. 认知古筝的形制及音色特点。 教师:古筝是我国一件民族弹拨类乐器,它的结构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位组成。古筝的音色优美、旋律流畅,大家来听一听。 2. 介绍作品《渔舟唱晚》 教师: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画意。乐曲分为三个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分段学习。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