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7165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二中)

日期:2024-06-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3次 大小:124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商丘市,梁园区,园区,水池
  • cover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思想 品德课教学 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二中 王哲伟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二中 王哲伟 作者简介:王哲伟, 1976年9月出生,现年32岁,本科学历,1999年7月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政治系,中学一级教师,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会员,市中学思想品德优质课教师,2001年市第三届中学政治教师知识与能力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曾发表《浅谈兴趣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浅析电教媒体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现就任于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二中,从事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 内容摘要: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首先,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做教育理念的创新,切实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亟须树立:1.新的学生观;2.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3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其次,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做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进而达成课程目标。比如采用:1.认知法2.操作法3.讨论法4.角色扮演法等 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与变化,如何适应变化,探求新路,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就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者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创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和革新教育手段与方法。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做教育理念的创新,切实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的“新”,不仅表现在新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机构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新的理念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切实有效地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重建新的教学价值观。 1.新的学生观 新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在自我不断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 同时,学生还具有“未完成性”和“生成性”的特点。从积极的意义上讲,这种“未完成性”和“生成性”,主要是指在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种潜能就能充分发觉出来,就能逐渐“生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生命充分生长的环境,把学生的生命力引发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新的知识观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平等、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搭建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积极调查,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储存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和教师积极引导的有机结合,就是与此知识观相适应的新的学习观。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应该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尽量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逐渐让学生在知识与生活的体味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通过创设大量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情景和案例,为学生的探究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