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10840

10《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67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cover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短文两篇》选入了两篇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短文,充分体现了古代山水文章之“美”———美言、美景、美情。《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生命喜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尤其在学习了《三峡》之后,基本了解和把握了写景文的特点和方法,对于骈文也有了一定感触,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课文。   2.借助诵读,培养学生寻找美文中“美”(美言、美景、美情)的能力。   3.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热爱山水、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重点文言词语理解与积累,背诵并默写课文。   2.两篇短文不同的语言风格、写景手法以及遣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两篇短文传递的作者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教学创意:   读美文美———赏美文美景———悟美文美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巍巍华夏,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面对令人神往的美景,我们会生发怎样的感慨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去发现和寻找文中的“美”,感受和触摸作者敏感而细腻的心跳声。   二、读美文“美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美文美读,读通、读懂课文,辨析两篇文章在句式、节奏上的不同,分析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与此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一)把握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慢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把握句式,分析语言。   1.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进行个人读、小组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文章之美。   2.辨析两篇短文的语言风格。《答谢中书书》以骈句为主,多用四字句,间有五、七言,整饬华美,韵律和谐,又有参差变化。《记承天寺夜游》虽以散句为主,但间有整句,且语调徐缓自如。   (三)把握字义,读懂课文。   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义,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点,共同解决。   (四)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结合表达方式的运用,梳理文章思路。)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起笔:“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以赞美和感慨收束。   《记承天寺夜游》先叙述了赏月缘由,接下来描写庭下之景,最后议论抒怀。   三、赏美文“美景”———品读课文,领略手法。   (一)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加以品读。   学生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把握节奏,结合课后习题四,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品读,熟读成诵。   (二)两篇文章中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相互映衬。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大自然的各种色彩相互配合,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