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34782

15.1 数据的收集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09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5.1,数据,收集,教学设计
  • cover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1 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在收集数据过程中,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3.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2.在形成猜想和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利用数据的收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体验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 感受数据收集的全过程. 难点 养成用数据来说话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现象,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师:李小姐有一个工厂,管理人员有李小姐,6个亲戚;工作人员有5个领工,10个工人和1名学徒,现在需要增加一个新工人.小张姐姐应征而来,与李小姐交谈,李小姐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工资是每周300元.”小张姐姐工作几天以后,找到李小姐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每周3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300元呢?”李小姐说:“小张,平均工资是300元,不信,你看这张工资表.” 人员 工资/人/周 人数 工资总数 李小姐 2200 1 2200 亲戚 250 6 1500 领工 220 5 1100 工人 200 10 2000 学徒 100 1 100 合计23 6900 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李小姐说平均每周工资3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姐姐? (学生兴奋异常,思维活跃、讨论交流,积极性很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数据的收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提问学生代表发言. 生甲:平均工资是300元,李小姐没有欺骗小张姐姐.理由是:通过计算,由6900÷23=300.教师给予肯定:通过计算说明问题,有一定依据. 生乙:不对,我认为小张姐姐受骗了,因为300元不能反映工人的平均工资.理由是:因为李小姐每周就有2200元,而剩下的22人的工资总和只有4700元.这样计算:4700÷22≠300,所以300元不能反映工人的平均工资. 【展示点评】分析得很好,有理有据.同学们,他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李小姐从老板的角度出发,根据工资表说她的工厂平均工资不错,每周是300元.小张姐姐从工人的角度出发根据工资表说明工人的平均工资不到300元,说明相同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解释,如果没有数据,能说明问题吗?(学生进一步体会,讨论,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 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知道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收集数据呢?比如:我们班评选谁是最爱参加班级卫生劳动的同学?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做一次小调查,并记录调查中收集的数据. 学生分小组做调查,并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统计结果,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调查活动中.最终,各个小组共确定出四位学生作为最爱卫生劳动的候选人.  数据的整理 提问:每个小组评选的人不同,这四人中应评选谁呢? 学生最终选择用投票的方式评选.请三位同学,一个负责唱票、一个负责计票、一个负责监督.学生投票并统计票数. 在记录数据的时候,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比如小梅)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而有的同学(比如小强)的名字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今后,我们用频数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