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版(4页word文档) 教材简析: 《做一名小科学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的第2课,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是本课的主体活动,借助纸鹦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探究活动流程为:“出示一个站在手指上的纸鹦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寻找使纸鹦鹉站立的方法———纸鹦鹉也站在自己的手指上了”;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让更多物体站起来的活动,领悟“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平衡”的道理。 通过学生的“让纸鹦鹉站起来”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科学探究要经历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从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自己就可以做一名小科学家,激励学生走科学家走过的路。 学情预估: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上一课从比较抽象的角度诠释了科学是什么,学生们也已通过“小人”活动对科学课产生了一些兴趣,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喜欢提一些“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本课继续鼓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学生“真刀真枪”地体会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建构起科学探究的框架,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创设让纸鹦鹉站起来的情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学生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适合在科学学习初级阶段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把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联系起来,建立自己对科学的感性认识;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靠嘴上的概括或比较,会杂乱而没有条理,因此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表格,随着探究问题的逐步解决,探究的步骤清晰可见,对学生明确探究过程起到了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让纸鹦鹉站在手指上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处,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3、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日常生活或小制作中。 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找出重物在支撑点下面可以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准备:纸鹦鹉、回形针、橡皮泥、夹子、各色卡纸、彩笔、剪刀、三角形、纸拱形、龙虾、铅笔、金属丝、小丑、塑料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鹦鹉(出示纸鹦鹉),可别小看这只纸做的鹦鹉,它能像真的鹦鹉一样站在我的手上,你信不信?请同学们注意看。(师演示“站立”在手指上的纸鹦鹉) 师:看到这只能够站在手指上的纸鹦鹉,你有什么疑问吗?你现在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纸鹦鹉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纸鹦鹉站起来?…… 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往往会自己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今天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研究一下纸鹦鹉中的科学问题,想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也做一名小科学家,好吗?一起来研究第2课《做一名小科学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办法让纸鹦鹉“站”起来。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板书: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尝试着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纸鹦鹉能站立跟什么有关系?你能不能做出大胆的猜测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把刚才的问题和你们的猜测写在实验记录表的表格内。(师板书:作出猜测) (2)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是在纸鹦鹉身上加了些什么。 (3)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也做一只能站立在手指上的纸鹦鹉? (4)谈话: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猜想,利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纸鹦鹉、橡皮泥、夹子、回形针等),试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