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47324

5《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59070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24张PPT。七律·长征 人教版 六年级上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七 律 · 长 征长征字词转转转新知讲解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复习导入 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 诗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新知讲解在下面的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 新知讲解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腾越五岭 新知讲解 五岭其实就是指绵延在湘赣粤桂四省区交界处的五座大山,红军在郴洲的长征路线,很多地方是山高林密,悬崖峭壁,敌人据险布防,修筑雕堡。可以说红军迈出的每一步都要流血牺牲。 新知讲解疾跨乌蒙 周旋于乌蒙山的红军二、六军团大闹湖南、云南,看到红军在黔西落脚,国民党军马上集中了十几万人,由蒋介石嫡系将领顾祝同统一指挥前来围攻。为避开强敌,任弼时、贺龙率部进入纵跨云贵两省的乌蒙山区。这里平均海拔2000米,山高谷深,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由于红二、六军团此前长期在湘西转战擅长爬山,在这里与敌周旋自如,国民党军却疲惫不堪且总追不上。经过乌蒙山中一个月的“转圈”,红二、六军团又以隐蔽奔袭的方式在敌夹缝中跳出包围圈。 一九三五年四月下旬,红军来到金沙江龙街渡渡口,但因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机可以低飞骚扰,无法过江。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红军假装在龙街渡口架桥,使敌人上当,再从绞车渡渡口渡江。经过七天七夜,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为顺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 新知讲解巧渡金沙江 新知讲解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长约100米,由十三根铁链组成,两边各两根为桥栏,底部并排九根为桥面,铺有木板。桥东端即四川泸定城西门。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经过一昼夜二百四十华里的急行军,占领了泸定桥西岸桥头。当时桥西有国民党川军把守,桥板已全部被拆除。由该团一营二连二十二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冲向对岸,攻下了桥头堡。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夺取了泸定城。 喜踏岷山雪 1935年9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岷山的时候,毛泽东在山顶上极目四望,第一次看见了雪峰如海的世界,感受着一个神话传说的世界。 新知讲解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新知讲解五岭细流乌蒙山泥丸新知讲解表现了红军敢于蔑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充分显示了中国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新知讲解“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 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新知讲解 由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发现,诗的首联在全篇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下面六句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全诗总纲,高度概括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日之长和途中所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不怕”、“只等闲”为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后六句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具体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课堂练习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wēi?yí_____ páng?bó_____ níwán_____ wū??méng_____ 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 ③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④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万水千山只等闲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