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种材料硬》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哪种材料硬》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的内容,从这一课起,学生将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本课从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性质之———硬度入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刻画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并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丰富学生对金属材料特性的认识。本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比较铁钉、木条、卡纸、塑料尺的硬度大小;第二部分:认识金属及金属特性;第三部分:饮料罐回收再利用,主要通过饮料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饮料罐的制作过程,金属延展性的利用以及环保教育等。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认识物体并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然而,颜色、大小和形状这些物理性质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物体复杂特性的描述,因此根据组成物体的材料及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物体已成为他们的发展需要。硬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学生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能通过自己的一些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软硬,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和方法和科学的标准有一定差距,需要教师的科学引领。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 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ipad、投票器、烧杯、热水、木棒、金属棒、导线、易拉罐、课件。 2.小组准备:木片、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一根,活动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故事:一天,铁钉遇见了海绵,铁钉看见海绵的样子,就轻蔑地说:“你看看你,软软的,像什么样子?”海绵很不服气,说:“你才很软呢!”铁钉依然很高傲:“你有什么证据吗?哼!”于是它们俩吵得不可开交。 师:谁能给它们做做裁判,到底谁软?谁硬?你可以怎么判断? 生:捏一捏 师:捏了之后,有什么感受?你能用词语来描述下它们的软硬程度吗? 生:海绵比较软,铁钉比较硬 师:是啊,不同物体的软硬不同,而物体的软硬是由材料的硬度所决定的。 (二)合作探究、比较硬度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四种材料:木头、卡纸、金属、塑料。 (1)你觉得哪种材料硬?哪种材料软?你能从硬到软,给这四种材料,排排序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想? (2)预设学生会有两种猜测:金属>木头>塑料>卡纸;金属>塑料>木头>卡纸。教师 (3)师:你为什么将材料的硬度这么排序?学生阐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点。 (4)师:看来,同学们对木头和塑料谁的硬度大,最有争议。让我们用投票的方式来听听全班同学的声音吧。 生:使用投票器,给木头和塑料投票。(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及时暴露出学生的前概念,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5)师:投票结果出来,结果不相上下,看来我们得想个好办法,比一比“哪种材料硬”(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 2.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比比它们的硬度? 生:拧、折、捏……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的比较硬度的方法:刻划(板书)。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要比较木头和塑料到底谁硬,就可以用这种相互刻划的方法,观察划痕、比较硬度。当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也能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再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