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049129

三年级上册科学经典表格教案-哪种材料硬|教科版 表格式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1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年级,上册,科学,经典,表格,教案
  • cover
教 学 设 计 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课例名称 《哪种材料硬》 电话 教材版本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第二课《哪种材料硬》 电邮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本设计从三年级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以我们周围的材料为知识基础和铺垫,引导学生在探索合作学习环境中,通过对假设的提出与验证,从而学会科学地对比判断不同材料的硬度,进一步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从认识物体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 本设计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即学生是科学概念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实现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 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哪种材料硬》是新课标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二课的内容,从材料切入认识物质世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直接指向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为此,这节课学生将用比较的方法对比4种物品的硬度,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丰富对金属材料特性的认识。学生将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材料由原来的经验层面的认识逐渐上升到一些理性层面的认识。第一次让学生接触材料的实验需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机相结合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我准备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比较硬度”。这个实验比较容易操作,但课本上的记载表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形式逐一显现表格中。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词语描述材料,归纳小结材料的软硬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不怕他们做错,如果过多干预就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第二个环节是“认识金属”,在教学过程中,从前面实验的结果“坚硬”引到寻找金属的特性,对金属的认识是从几个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并通过观察等多种辅助手段,共同完成对金属材料特性的理解和认识。第三个环节是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页的饮料罐的故事,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以及铝片之所以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同时增强学生的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程实施 “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所以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为此,比较四种常见材料的硬度,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得出结论。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接触实验少,动手能力不强,语言描述能力欠缺,他们需要从认识物品并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材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十分适宜的认知对象。因为颜色、大小和形状这些物理性质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物体复杂特性的描述,需要认识和使用另外一些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 料,比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知道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 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过程与方法:会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树立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 测量的观点。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物质的软硬度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比较得来的。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运用刻划的方法检验物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