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52602

【解析版】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343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思想,主流,传统文化,中国,第三
  • cover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2.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 C.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 D.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4.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 5.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D.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6.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 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 7.《尚书·武成》用“血流漂杵”来描写武王伐纣战争的惨烈。而孟子却质疑,“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矣?”孟子的质疑 A.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历史 B.抨击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C.说明其历史观的局限性 D.体现了对商亡教训的反思 8.汉武帝之前,人们对祖先神的关注较少,汉武帝后,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B.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C.选官制注重考察孝廉 D.民间祭祖成为社会风尚 9.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 A.使士人开始步人政治舞台 B.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10.《佛说盂兰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