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062651

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计-4.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版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709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学设计,-4.6
  • cover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执教者 李宝琳 课例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型 探究课 教材版本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 年级 三年级 教材背景分析及教学理论运用 教材背景: 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74-76页),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气体的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课本教材包含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 2.让学生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这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橡皮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将橡皮泥从瓶口取出或不密封,然后向瓶中吹气,观察水还能不能被挤出。在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解释水会被挤出的原因。 活动二: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 这个实验是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展开的。请学生先预测杯底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打湿,并说出理由。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到了空气会占据空间。 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在这里指的是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里。而固体、液体一般情况下都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 活动四:对空气占据空间变化的解释 请学生对注射器内空气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不过解释的方式是画画。 活动五:水和空气的比较维恩图 在圆圈中可以填写出这节课比较活动的结果。相同点是:都能占据空间。不同点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或者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化。 教学理论运用: 本设计运用“5E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这一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参与、探究、解释、精致化(拓展)和评价”五个环节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学情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6课,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上了两个多月的科学课,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还知之甚少,科学课堂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科学前概念,加上他们对于科学实验器材的认识和使用都很感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独立思考、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善于倾听和交流的习惯;渗透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证精神;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揭示事物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 教学策略及调整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气体的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通过上节课捉空气的游戏,学生已经知道瓶子、杯子里面都有空气,但是对于“占据”的概念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加上本课课本包含着五个活动环节,容量大,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重组,以利于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体验,对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认识更到位和深刻。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和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相互启发和交流,使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因此,我在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是把白色乒乓球放进盒子里;让孩子们一上课就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通过乒乓球互换的活动对“占据空间”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二是空气挤出瓶子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