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071836

14.身边的印迹 教案

日期:2025-11-2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87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身边,印迹,教案
  • cover
《身边的印迹》教学设计 【课 题】《身边的印迹》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本课版本】冀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学生的整体水平不均衡,教师应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选择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美术教材里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并将所学到的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平日的美术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设计理念】 本课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学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程设计上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可拓印的实物,用它们去美化我们的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中拓印具有的丰富表现力,体验拓印作画的趣味性。 教材分析: 本课意在让学生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进行简单的再创作。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使学生体会到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生活中发现并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并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教学难点: 拓印方法的掌握。 【学法指导】 结合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课的设计思路为:以教材为基本结构框架,对所学内容进行添加和整理,使学生通过学习,从理论上能够简单了解拓印是在生活中发现并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并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利用拓印这一技术进行事物重新组合的美的表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方法,运用形象直观的视听信息,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与身边事物息息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拓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自制教具、范画、硬币、纸张、油画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向学生出示手中的硬币并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老师手中硬币的花纹留下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尝试学生给出的方法。 2、教师引出“拓印”这个概念并板书课题《身边的印迹》。 3、了解拓印 4、通过赏析拓印图案《戈射收获》,以及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图片,并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了解“拓印”的特点。 (设计意图: 利用启示性语言和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游戏插入,交流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小组讨论找出最佳的拓印组合,为后面的作品创作选材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以及学生讨论的方式,在互动中共同构建出最佳的拓印组合。) (三)、教师示范,了解干拓技巧。 1、通过实物投影仪教师亲身示范干拓汉字,从而为学生讲解干拓时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2、让学生用干拓的方法把身边物品的痕迹印下来。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尝试掌握干拓的方法与技巧。 (设计意图:教师课堂示范提高学生对干拓的感受力。) (四)、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其它可以拓印的物体,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教师出示学生作品及自制范画请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总结开拓视野,激发学生表现创造的欲望,为下一步作画做好情感的铺垫。) (五)、愉快表现,合作作画。 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想象创作,大胆表现。 (设计意图:切实有效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情绪,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表现。教师没有太机械地讲述作画方法和步骤,尽可能给学生留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