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7621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7古诗三首》(45张)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56243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45张PPT。17 古诗三首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天 门 山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步伐一起去游览天门山吧!看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mǔ)吟留别》等。会写字duànchǔzhìɡūfān连一连。相互对峙,出,突出。 孤独的一叶小舟。 从中间被断开。词语解释中断 相对出 孤帆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初读感知 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东流的长江水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这一句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诗歌解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姿,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行舟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蕴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作者以背景的单纯突出 “孤 帆”之 醒目。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相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兀立、岸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 “两岸青山相对出”中 的 “相对”有何作用?望 天 门 山天门中断 青山相对 长江东流雄壮、秀丽热爱赞美祖国壮丽大好河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诗词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著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等。宜yí适宜 相宜亦yì人云亦云抹mǒ抹擦 抹杀yǐnchū词语解释潋滟 空蒙 相宜适宜。 波光闪动的样子。 云雾迷茫的样子。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初读感知诗歌解读 诗意: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丽多娇。 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而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喻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都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山色淡妆浓抹晴方好 雨亦奇比西子 总相宜借景抒情比喻热爱赞美祖国壮丽大好河山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负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