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81472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30张ppt+教案+测试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4381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ppt+,30张,课件,条件,平衡
    年 级 八 学 科 物理 备课时间 4.19 课 题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 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进而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教 学 重 点 杠杆的定义、力臂的概念;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杠杆的分类。 教 学 难 点 力臂的确定;正确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资 源 准 备 钩码、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使用调整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生】1、会直立行走 2、人类的大脑会进行抽象思维 3、会制造和使用各种工具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以上各图有何共同点? 【学生】1、都有固定不动的点。2、都有力的作用。3、都是硬棒。 【教师】你们归纳得很好,杠杆属于简单机械,从今天这节课起,我们就将学习第九章简单机械,这节我们就来探究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进行新课 1.【教师】请同学们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 【教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教师】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门的猜想是什么? 【学生】(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师】请大家以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动力F1、距离L1、阻力F2、距离L2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杠杆平衡? (2).你的猜想是:① F1+L1=F2+L2 ② ③ ④ 。 (3)设计并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 N,杠杆上每一格的长度为 m) (a)如图所示,调节杠杆尺两端的平衡螺母,将没挂钩码的杠杆尺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 (b)在杠杆左边挂一定数目的钩码当做阻力F2, 在杠杆右边挂一定数目的钩码当做动力F1,调节钩码所挂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将4个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c)改变钩码个数—即动力F1和阻力F2的大小,并调节支点到阻力作用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距离L1和L2,使杠杆平衡。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次数 左边 右边 阻力F2/N 阻力臂 L2/m 动力F1/N 动力臂 L1/m 1 2 3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为: 。 (5)和其他小组讨论交流,看看你们的结论是否一致?是否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6)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如何调节杠杆平衡 。 (2)实验时应该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 。 (3)至少应该测量三组数据,再归纳结论,目的是使结论具有 。 3、生活中的杠杆 学生以组为单位至少列举出5个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事例。 4、中国古代的杠杆。 (三).小结与反馈: 完成学案上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什么叫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或 F1/F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