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81474

《书湖阴先生壁》知识导学+同步习题+图文详解(15页)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4次 大小:16958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书湖阴先生壁,知识,导学,同步,习题,图文
  • cover
《书湖阴先生壁》知识导学+练习+图文详解 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 (1)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2)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3)成畦: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4)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5)排闼: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7)敛:收敛。垣:矮墙。 (8)黄鸟:黄莺。午梦:午睡时的梦。 (9)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净"即干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qí)栽种。"畦"是指田园中分成的小区。"成畦"二字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 ???????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 ? ? ? ?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tà)"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