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89288

7茅草与锯子 说课 课件(1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775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茅草,锯子,说课,课件,14张,PPT
  • cover
课件14张PPT。《茅草与锯子》说课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说课流程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湖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7课,概括地讲述了近代和现代仿生科技产品,在生物的启示下,人类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使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发明创造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3.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6.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为: 教学重点: 1.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2.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1.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教学准备: 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放大镜等工具。 2、教学课件。 3、有关植物特点的表格。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学的方法。借助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情感上的认同。 2、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精心设计活动,以探究、体验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提问权和评价权。 3、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故事导入 (7分钟)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本 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归纳总结 (3分钟)交流拓展 (5分钟)观察发现 (15分钟)故事导入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同学们观看视频《鲁班发明锯子》,思考:“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呢?” 用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引入,以此创设情景。目的是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形态万千的生物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渗透了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活动起源于实际需要,得启示于生物特征,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律。 在设计本环节时,首先分组活动,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明确探究内容后,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然后汇报交流观察结果。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发现,使学生理解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的构造和功能方面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观察发现教学过程 提问: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交流汇报,然后用课件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雷达、气体分析仪、机械手、人工冷光源、鸟巢……等图片。说明这些科学成果都是仿照生物的某一特性发明的。 设计意图:开拓视野,巩固认知。交流拓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像鲁班那样观察研究了身边的一些生物,懂得了许多科学成果都是仿照生物的某一特性发明的,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下一节课,我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