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2571

教科版九年级第二单元复习课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6147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九年级,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课件16张PPT。九年级教科版思想品德单元试题(二)范围: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 A.超过发达国家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C.改革开放与闭关自守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D3.“60年前,中国人民从政治上站了起来;60年后,我们已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从经济上真正站了起来,指的是 A.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B.我国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的跨越C.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D.我国已为发达国家 4.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是 ①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②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③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 ④城乡居民拥有的通讯工具比原来明显增多了 A.①②③ B.③④C.②④ D.①③④AD5.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 提出来的。 A.胡锦涛 B.邓小平 C.毛泽东 D.江泽民 6.一个富裕的庄稼汉在去世前把孩子叫到自己跟前,说:“你们千万不要卖掉家产和土地,那是祖辈留下来的,地里埋着财宝。我不知道确切的位置,你们只要发奋挖掘,就一定能找到。秋收后你就去翻地,每个地方都别落下。”父亲说完便去世了。孩子们根据遗嘱把地翻了个遍。一年过去了,财宝没有找到,地里的收成却比往年好得多。这个故事说明 ①要想获得,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③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④辛勤劳动就一定能发财致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A7.俗话说:“口袋丰,不如脑袋丰”、“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说明了 ①智慧创造财富 ②勤劳创造财富 ③科技创造财富 ④金钱创造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须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③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CC9.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在我国现阶段,参与了分配的生产要素有 ①劳动 ②资本 ③技术 ④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D1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获得财富 B.财富的取得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 C.富有是每个人的愿望,人们应当寻找暴富的方法 D.只有劳动收入才是合法的 12.我国税收的特征是 ①规定性 ②强制性 ③无偿性 ④固定性 ⑤免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BC13.吴某在路上拾得一个钱包,内有现金数万,喜不自禁,占为己有。失主知道后请求归还,但吴某拒不交还,于是失主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吴某交还全部款项,并承担诉讼费用。这个案例说明 ①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②不是自己的合法所得,就不能占为己有 ③取得不当的利,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 ④任何人不得将他的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财富的获得与支配不能没有“法”与“义”的参与,对法与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 ②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 ③法与义相互排斥 ④法与义同源共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DC15.之所以要提倡“富而思进”,是因为 ①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②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