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进一步认识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学习一些岩石颜色、纹理、颗粒、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岩石互相刻 划及用指甲、铜钥匙、铁钉等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硬度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岩石的坚固程度。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铜钥匙,铁钉,小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 有点气味、还有的比较重。还知道了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的页岩、砂岩、石灰 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常见的岩石,那么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呢? 二、探究过程 1.比较岩石的硬度 (1)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互相刻划) 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岩石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并填入表中。 (2)你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铁钉分别在岩石上刻划。 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 2 / 2 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 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铁钉刻划出痕迹的较硬; 用铜钥匙、铁钉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3)汇报交流 (4)反馈矫正,师点拨并小结。 2.进一步观察岩石 师:除了以上我们采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些岩石? (1)学生交流反馈。(放大镜、敲击听声音等) (2)师引导学生从声音方面进行观察。 (3)学生用小锤子敲击不同的岩石,记录下它们发出的声音,并用文字描述,记录在观 察表格里。 (4)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5)反馈矫正,师点拨并小结。 三、知识汇总 1.讲述石器工具的历史。 2.分析岩石坚固程度的分类表格,并点明岩石在建筑方面的重要作用。 (
课件网) 进一步认识岩石 活动1 比较岩石的硬度 尝试使用刻划的方式,比较岩石的硬度。 浮 石 活动2 进一步观察岩石 喷出岩(玄武岩) 大部分海洋地壳由玄武岩构成,岩理有的是致密状,有的是多孔状,玄武岩经风化作用后生成粘土或红土。 ? ? 深成岩(花岗岩) 花岗岩侵入地壳较深处,因此岩浆冷却速度缓慢,所以岩浆中的矿物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生长,形成粗粒的矿物。 火成岩 喷出岩 玄武岩、安山岩 深成岩 花岗岩 砾 岩 特点:颜色多为灰色、青灰色。粒径大于2毫米左右。 砂 岩 特点:颜色变化多,从白色到青灰色都有。有明 显的颗粒,摸起来粗糙.结构致密坚硬。 石灰岩 特点:颜色多为白色、灰白色或乳白色,硬度小,易被小刀刮伤,遇稀盐酸会起激烈泡沫反应。 页岩 特点:一层层的、质软、性脆、易裂,肉眼看不出来,摸起来几乎不会有颗粒感。 化 石 有的动物死去以后,尸体被冲到了河里。河里的泥沙淤积把它埋起来。 过了很多年以后,泥沙淤积的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下面的泥沙慢慢变成了石头,动物的骨头也变成了石头。 这样就形成了化石。 1、是什么力量使沙变坚硬的? 2、一层一层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3、三叶虫、贝壳、鱼的痕迹为什么会出现在岩石上? 4、岩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吗? 砾岩 砂岩 石灰岩 页岩 化石 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