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6课,本课力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到空气确实存在的,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于组成空气的粒子间的空隙较大可以随容器的大小而变化,所以空气既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膨胀扩张。 教材首先以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引入,认识水和石头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实验做一个初步的猜测后,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实验验证。之后,在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空气占据空间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点。在前面一课时,学生通过直接感受或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到现象来说明空气存在并且具有流动性,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感知。但是要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这一概念有一定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改变;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通过实验探究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 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通过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注射器、饮料瓶。 小组准备:塑料袋、水槽1个、气球1个、烧杯、纸团、注射器连瓶子、瓶子两个、注射器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来欣赏一下,聪明的乌鸦究竟是怎样喝到水的?(播放课件)这个故事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板书:占据空间 我们周围有好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它是不是也像石头、水一样会占据空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 二、空气占据空间 师: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你能结合生活中你见过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来说一说吗?(没装满的饮料瓶、注射器、轮胎等) 这些同学很善于观察生活,值得表扬,他们说的合理吗?我们可以怎样做?(实验)是的,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一下。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指明说说。(塑料袋、气球、瓶子和吸管、烧杯和纸)利用这些材料你们打算怎样做?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老师已经为每组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我们开始实验吧。 小组实验后汇报 :刚才每个小组研究的特别认真,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用了什么材料?是怎样做的?强调:在别人汇报的时候,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用同种材料的组可以提出建议或补充,用不同材料的组也相当于做了一次实验。 小结:看到大家的实验成功了,你们是那么的开心 ,老师真高兴,通过刚才同学们设计的一个个小实验,充分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 三、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变化 师:生活中有很多占据空间的例子,你们看,老师这有一个瓶子,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也就是说瓶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出示装水瓶子)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瓶子里面的空间被水占据着。 用力捏这两个瓶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捏瘪,体积变小,水不变。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吗?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占据空间的大小有变化 1、师:刚才,我们只是用手简单感受了一下捏之后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能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老师为每组同学提供了两个带刻度的注射器,下面同学就分组讨论一下,利用注射器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